又曰阴与阳绝,则阳不附阴,故当补足太阳,泻足少阴,使刚柔相济,则乖者和矣。此疟之间二日及数日发者,以邪气深客于腑,时与卫气相失而然。
治五脏者,半死半生也。衄、,皆为鼻血,但甚者为衄,微者为。
有阳无阴则精绝,有阴无阳则气绝。 胃脉循腹里,故善满。
却者,退也,精却则升降不交,故上焦闭,上焦闭则气归于下,病为胀满而气不行,故曰“恐则气下”也。脊骨曰膂,象形也;一曰挟脊两旁之肉曰膂。
并者,阳邪入于阳分,谓重阳也。上言“近者奇之,远者偶之”,言法之常也;此言“近而奇偶”,“远而奇偶”言用之变也。
“本”之一字,合之则唯一,分之则无穷。欠,呵欠也,阴阳争引而然也。